山大新闻网-kok全站首页

当前位置 kok全站首页-kok体育娱乐官网 » 师生风采

师生风采

岁月为卷 校史为墨 山大人的独属记忆——走进“山大往事”课堂 感悟薪火相传奥义

2024-05-07 信息来源:校报记者团 文字:连培芸 徐钰茹 索小芊 杨俊丽 编辑:蓝匀

“文脉璀璨,桃李争芳;百廿学府,薪火相传。”在山西大学,有这样一门课,它面向全校学生,从“说人”到“说事”,从校园日常到百廿历史,从传统课堂到创新实践,从回首往事到展望未来……作为特色校本通识课,“山大往事”立足于山西大学的校史研究成果,贯彻“翻转课堂的启发式教学”人才培养理念,践行“走向田野与社会”的教学理念,在教研相长中赓续文脉、传承薪火,发挥着“留史、资政、育人”的重要作用。游旧址,品校史,“山大往事”带领着学生们认识过去,汲取历史经验,启示未来,助力学校全面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,向着跻身中国优秀知名大学行列的目标迈进。

岁月浸染,校史流芳;岁月无声,历史有痕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“山大往事”这门特色课程,鉴古知今,学史明理,了解山西大学的“前世今生”,解锁山西大学的“精神密码”。


知历史而鉴过往    悟当今而望未来

知悉往时往日,指导今事来日。校史是学校发展的历史见证,是学校精神的活力源泉,是教育和启迪后人的宝贵资源。观往事,知山大,行龙教授著写的《山大往事》以岁月为卷,以校史为墨,记录下山西大学发展长河中的点滴往事,描摹出独属于山大人的记忆。“山大往事”这门课程以《山大往事》为基础进行扩充,实现了书本内容的生动化、灵活化和实践化。从乡试贡院到侯家巷,一楼一角、一点一滴,不仅是学校的珍贵财富,亦是每一位山大人的精神寄托。“百年校庆时著成百年纪事,继有百年校史史稿。后来我们又为入学新生、新入职教师讲校史——重视校史之路从此开启。”行龙教授回忆道。2021年,在迎接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,校本通识课“山大往事”正式开课。学习山大校史,接力智慧火炬,赓续文化传承,山大学子自此在百廿校史的长卷中共阅峥嵘岁月。

“山大往事”既是对山大校史的全面梳理,更是一次深刻的爱校教育。行龙教授作为“山大往事”这一课程的研究者和倡导者,同贾登红、郭心钢、张力三位青年教师一起,接力向学生们讲述山西大学自1902年至今的历史变迁。校史记录着学校建立、发展和变迁的过程,“山大往事”以时间为线,以史实为据,通过八章内容、十六节课程,外加校史旧址、校史馆的“田野教学”,带领学生们从校庆、校训、“洋教习”“译书院”、抗战烽火中的变迁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山大等多角度溯源与回顾山大往昔。学生在熟悉校史的过程中逐步成长,最终形成“展爱校情怀,担荣校使命”的光荣意识。“作为山大学子,了解这段光辉历史会让我们更有信心地迈步向前,学校如今正抓住‘双一流’建设的大机遇,以蓬勃的势头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。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,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强。”考古文博学院2023级考古学专业的焦柏盛谈道。



以山大历史为熏陶,以学校精神为滋养。开展学习校史课程,是对校史文化的传承,更是对学校精神的弘扬。郭心钢老师表示:“大到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,小到一个学校、一个家庭,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。现在我们研习校史,就是要把学校作为中心场域,不断往外扩展延伸,挖掘更多与学校有关的历史,并作为今天学校发展的见证,一起谱写校史的新华章。”让学生们在心中有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悟史,以助力山大未来发展,正是行龙教授开创这门课的初心。“我们从历史中来,到历史中去。学习‘山大往事’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历史脉络,在未来的学习中找准目标,从山西大学发展的历程中汲取顽强不息、坚韧不拔的精神。”历史文化学院2023级历史学专业的冯媛媛感悟道。“山大往事”这门课程在回顾百廿山大的同时也在以史育人,用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着一届又一届的山大学子。



校史是传承和弘扬学校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。“学史,了解过去,展望未来。校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”行龙教授深切地说道。通过回顾山大的历史和文化,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,学校的未来发展也将得到有力支撑。学校发展与时代相连,作为新时代的山大学子,走进“山大往事”,听前人的叮嘱,遵今师的教诲,深悟时代使命,沿着校史的长廊,凝视着历史的痕迹,感受先辈们的智慧与精神。这些记忆犹如星河般璀璨,照亮了山大学子的前行之路。


课堂创新展特色    培根铸魂育新人

读史明智,鉴往知来。在“山大往事”的课堂上,属于这所百廿学府的历史长卷正徐徐展开。山西大学因使命而诞生,开三晋之民智。在山西大学122年的流金岁月里,桃李千枝竞放,丁香满园飘香;在山西大学122年的丰碑下,流淌的是道德的源泉,矗立的是精神的旗帜。校史作为培根铸魂的营养剂,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,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生动教材,须常学、常悟、常用。

四位任课教师以不同的课堂风格,接力向同学们讲述山大的故事,联接起了百廿山大的历史脉络。丰富的课堂内容、创新的授课形式、完整的课程体系,“山大往事”凭借着自身过硬的实力,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,“山大往事”也因此成为学校里最受欢迎的通识课程之一。数学科学学院220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许嘉欣分享道:“山大校史真的很值得品味。我在假期时就曾拜读过行龙老师的《山大往事》一书,又有幸在本学期选上‘山大往事’这门通识课。通过课堂学习,我深入了解了校史,并且有了更多的热情去继续深入学习。”



在“走向田野与社会”教学理念的指导下,行龙教授主张在传统的“校园课堂”之外,继续开设“田野课堂”,这也逐渐发展成“山大往事”课程的一大特色。“校园—田野”两个课堂,表现形式虽各有不同,但在内容上相互渗透,效果上相互影响,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融合搭建了桥梁。

在校园课堂,老师们采用“启发式教学”的方法,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。老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,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提出问题,同时也让老师在授课时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,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和答疑解惑的场所,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由被动化为主动,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
在田野课堂,老师们多次组织、带领学生故地重访,寻迹山大。办学旧址承载着厚重的光荣历史,具有很高的活化利用价值。老师引人入胜的现场教学,让学生体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别样旅程。从五一广场首义门前出发,学生们走过明清山西贡院旧址,了解到了山西科举的兴亡盛衰;又穿过风景秀丽的文瀛公园,在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前宣读入团誓词,缅怀先烈,重温党史;后又路过皇华馆旧址,停步在侯家巷9号门前,凝望着面前庄严朴素、中西合璧的“工学楼”,感受山大的岁月变迁……来自化学化工学院2023级化学类专业的王与婷说:“关于校史旧址的参观和学习活动,我认为很有意义。在参观过程中,我可以切身体会和感受山西大学过去的每一分、每一秒,看到更多未曾了解过的山大。”在亲身实践中,学生们将爱校、荣校、强校的情感厚植于心。



启智润心,因材施教。贾登红老师说道:“不限形式的作业作为‘山大往事’的另一大特色,主要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。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,可以让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,将所学专业知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独特方式展现出来。”历史文化学院2023级历史学专业的冯媛媛补充道:“这种不限形式的作业方式非常有新意。‘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’,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,这种模式更能将同学们的创意最大化。”学生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完成作业,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作品。一张张照片、一幅幅画作、一篇篇随笔,不仅是学生努力创作的成果,更流露出他们身为山大学子的自豪感。



“山大往事”以知促行、以行求知,秉承“先生努力教,学生用心学”的初心,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真知、悟真谛、长真才,了解到一个更积极上进、人才辈出的山西大学。这也激发着他们对办学传统“中西会通、求真至善、登崇俊良、自强报国”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和思考。


凝心聚力美课堂    教研相长谱新篇

心怀热爱,初心不改。课堂上的老师们倾心教授,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别出心裁的见解,使山大的往事如同旧电影一般,一帧帧、一幕幕地浮现在学生的眼前。校史馆里的老师们志愿讲解,发光发热,将“校史是每个山大人的必修课”传达到每一位聆听者心中。“山大往事”开班仪式上,老师们激情高涨,眉眼间满怀育人育才的希望。《山大往事》从2002年、2017年直到2022年每一版的编订,行龙教授严谨又细致,实地调研取材,提笔句斟字酌,只为书写好山大历史的每一笔。四位老师开创并坚守校史课程,致力于将山大历史讲好、讲活,讲进每个人的心里,而这一切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满怀对山大校园和历史的热爱,对学子成长的殷切关怀。他们润物无声,在山大的校园里洒下一片亮澄澄的希望。



砥砺深耕,笃行致远。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源于有条不紊的教学模式和默契的师生交流,向前、向新、向好的教育理念也在促使着老师们产生新的命题,萌发新的思想——让课堂“活”起来。优化课程网站,开展数字化教学,落实数字化赋能教育……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学生了解课程的途径,还给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。无论是贾登红老师妙趣横生的“我们的大学:百廿山大精神解读”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座,还是张力老师声情并茂的“充实与调整:解放初期的山西大学”线上课堂活动,都是学生深入了解校史的绝佳途径。可见课堂不仅是老师在线下的倾情教授,还是学生在线上的自主探阅。学生学习也不止局限于书本和课堂,还应放眼于大千世界。本课程将继续践行“走向田野与社会”的教学理念,尽可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丰富“游旧址,品校史”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,让更多对校史参观活动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,使学生于躬身实践中,于历史残影中,于文物古迹中,感悟山大瞬间,聆听山大故事,触摸历史的厚度与温度,探寻心灵的深度和广度。正如数学科学学院220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袁凡清所说:“通过参观旧址,深入田野,我切身地走进了历史中的山大。山大的建校历程、教育理念、学术成果和文化传统增强了我对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也让我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。青年一代的我们应笃学力行,为校争光,书写山大更好的明天!”

著书立说,以文化人。《山大往事》有着近代史、近代社会史和近代教育的视野和空间维度,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,可谓佳作。虽常读常新,经久不衰,但仍需续编,以更好地书写山大历史和弘扬山大办学传统。“山西大学的百年历史,在我看来就是一部缩写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。”《山大往事》2017版后记中的这段话,既是对山大历史的肯定,也是对山大未来的期许。正如行龙教授所言,“希望下一代山大学子继续讲好山大故事,续写山大故事。”

再回头已是百年身,展未来是常青藤。百廿山大,芳华依旧。因此,行龙教授带领三位青年教师仍致力于《山大往事》的续编工作,耕耘不辍,续写山大新辉煌。同时,老师们还正在合力编写《山西大学堂二十人小传》的书稿,希望介绍山西大学历史上的中西教员和学生,以人言史,勾勒与丰富山西大学的校史文化。我们十分期待它的出版,使学子们更好地了解山大历史,赓续山大文脉。



润物细无声,尊师伴我行。秉持着“教研相长”的教育理念,本门课程的开创者行龙教授带领三位青年教师如历史的宣讲人,将山大的历史循序展开,又如时空的珍藏者,编书立著,以文化人。山大的往事,一件件,一桩桩,从老师们的口中娓娓道来,润泽学子的心田,萌生希望的嫩芽,助力他们立下参天大树般的志向。“学生们应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在校史教育中养成尊师重道的优良品行和服务社会的基本素养。”行龙教授如是说道。青年一代应谨遵师言,将山大的历史继续书写,绵延不绝,万古长青。

述往思来,向史而新;踔厉奋发,踵事增华。122周年校庆即将来临,这是庆祝的时刻,也是回望过去、展望未来的时刻。“山大往事” 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了解山大、融入山大的平台。山大的过去在时光中闪耀,而新时代的今天,山大必将砥砺前行,再创辉煌。

新闻导航

山大要闻
图片新闻
教学科研
基层动态
网站地图